陈祥的博客 认知的进阶之路

美国大学的职称

2016-12-10
chenx-bob

美国大学的工作员工可以粗略分成两类:教职员工(faculty)和行政员工(staff)。这里主要谈谈前者。教职工大致又分成两类:有终身制教授(Tenure-track faculty members)与无终身制教工(Non-tenure-track faculty members)  美国终身教职制度(Tenure-Track)被人形象称为“非升即走”(up-or-out)。

美国大学里真正的教师,即从事教学又从事科研的,只有三种,即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和正教授Professor 或Full Professor,与终生制挂钩。(MU大学的教授除了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外,还必须承担有行政任务,这是每年考评的必要条件,例如我的导师还身兼数职,是学校退休委员会、专利委员会的委员)还有就是只从事研究的教师,不从事教学的教师,前面加上Research, 即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Research Associate Professor, Research Professor。还有一种叫Adjunct Professor,即兼职教授,讲师(Lecturer)、这些都不与终生制挂钩,而是合同制,即off the Tenure-Track。 评职称首先要有博士学位,而且要做过若干年的博士后研究,才有望被聘为助理教授,助理教授大约5-6年后(各州不同,MU是一般6年,如果聘助理教授时,已有工作经历或承担过大的项目,时间为3年必须聘副教授),可提升为副教授。副教授获得永久教授资格,不会被解聘。担任副教授五年左右(各州不同),可被提升为正教授。

**注意: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不是终身教职,所以,任何人在这个职位上3-8年内如果不能升级成为终身教职的副教授(tenure),在一般情况下就必须离开这个职位另谋高就。换句话说,这个处于终身系统内的助理教授职位,是一个“不成功便走人”的职位,所以竞争十分激烈,职业压力也特别大,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处在这个职位上的人往往最有进取心,教书、研究、出论文、出书,都是拼尽全力去做,目的只有一个,在规定年限内升为副教授,得到终身职位。 **

概述

从非终身职的助理教授成为终身职的副教授,可以说是拿到了铁饭碗,此后便不必再为职位是否稳定而操心,只要自己愿意,可以在这所大学一直工作到退休,而退休年龄是没有限制的。只有三种情况终身教职的铁饭碗才可能不保:一是整个系被撤销,二是被发现学术造假、三是与学生恋爱爆出丑闻。 

但是,这种教授终身制的缺点是可能会导致一些人拿到Tenure后,停步不前,不出成果,只应付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关于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从职业的稳定程度上看,大学中终身系统职位显然比非终身系统更吸引人,也更难获得,所以更受人青睐。而处在这个系统入门位置的助理教授一职,就有了与 “助理教授”字面不一样的重要性。“助理教授”不仅需要上课,更需要做研究,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教研室、实验室以及科研经费,可以指导硕士生、博士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的“助理教授”,与中国的所谓“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承担相同的工作。所以,在将“助理教授”翻译成中文时,由于中国有“助教”职称,所以会让人误解为“助理教授”等同“助教”。事实上,从教学以及科研的广度与深度看,“助理教授”不仅超过“助教”,也超过“讲师”。 关于职称的评定?  在美国的大学中,才能是职称聘任的首要条件,人际关系的作用微乎其微。 

看资历看能力,看文凭看水平。硬的指标是看发表的论文和著作,但是大都没有数量的限制和字数的要求;软的方面看在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表现。美国大学非常重视任教者发表文章的质量和学术期刊的档次,10篇没有新意的文章比不上一篇真正有真知灼见的文章,所以在美国,有许多著作等身的名教授,也有著作极少,但学术水平很高,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名教授。一般来说,能否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对于博得学委会和学生们的青睐,从而顺利实现职称的晋升是很重要的。但与此同时,如果任教者能在院系内部的各种讨论中,表现出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知识,这一点甚至比发表一些论文更为有用,也更容易得到认可,而且越有名望的大学,这种表现的“印象”依据就越重要。 

在美国的大学中,院系的学术委员会在教授评聘中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 美国职称制度与英国区别? 

在美国的大学中,教师职称的晋升制度与欧洲的大学极其严格的教授岗位有很大不同,美国的教师职称晋升制度没有数量的限制,各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聘任教授的数量。在美国,有时大学中一个系拥有的教授人数可能比助教人数还要多,而这种情况在欧洲大学是极少见到的,比如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至少有20名教授,而英国的剑桥大学哲学系就只有2名教授。 

关于美国的助教Teaching Assistant(TA)? 

在美国大学里做助教,和国内高校里的助教的不同。在国内助教是一种职称,是大学教师职称中最低的一种。然而在美国助教(Teaching Assistant)和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不同,前者不是正式的教员,可能是主讲教授的PH.D,只是协助教授上课;后者则是属于教授编制,一般也列入晋级终身教授的行列。一般情况下,主讲教授可能只要求助教帮他批改作业最多讲解作业、上上习题课而已,以减少这些工作对教师的压力。  在美国大学任教升职四部曲。

晋升之路

美国大学的工作员工可以粗略分成两类:教职员工(faculty)和行政员工(staff)。这里主要谈谈前者。教职工大致又分成两类:有终身制教授(Tenure-track faculty members)与无终身制教工(Non-tenure-track faculty members)。前者的最基本条件是有最高学位,一般是博士学位。

美国的大学教授一般都在自己的名字后面注上学位缩写, 以表明自己获得的最高学位。从英文术语及其缩写来看,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 Ph.D.,Doctor of Philosophy in XXX, XXX 代表的是专业领域; 
  • M.D., Doctor of Medicine,医学博士;  
  • D.M.D., Doctor of Dental Medicine, 牙医博士; 
  • J.D.,Doctor of Laws(Doctor of Jurisprudence),法律博士;
  • DBA, 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商业管理博士;
  • Ed.D., Doctor of Education, 教育学博士。

除此之外,大学教授分为三级, 从低到高为: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和正教授(Full Professor)。在美国大学里没有“博导”这一头衔,刚参加工作的助理教授就可以指导博士生。

第一部曲——面试

要成为美国大学的终身制教授,是要经过严格和仔细挑选的,面试这一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敲门石,而且也趋近程序化,与普通的面试无法相提并论, 其紧张程度、竞争之激烈, 也不是常人能想象得到的,所以我要在这里根据自己的经验先把这一步描述一下。一般申请大学教授职位(tenure-track faculty positions)的过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把自己的申请材料,通常包括完整的简历(curriculum vita—CV,or resume)、几篇代表自己学术特长的科研论文、教课学生的评价表、三封推荐信,寄到招收学校处。这方面的信息很容易查找,一般各种学术组织的网页和杂志都刊登招募广告,另外美国还有一个叫做“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纪事)的电子杂志,被称为美国关于高等教育和高校工作的第一大信息发表处。这些地方都登载学校的招聘简章,详细但简要地描述所需要的专长及学术领域等,让申请人根据自己的背景有所选择地投寄自己的申请资料。有教授位置的学校一般都成立一个招聘委员会(search committee),负责拣选适合自己学校的申请人。通常来讲一个系、或一个专业一年或一次只有一个位置,而且不是每年都有。由于大学教授位置少,所以竞争激烈,一个位置有上百人竞选一点不足为奇。招聘委员会从众多的申请人中选出十几到二十人左右,先通过电话面试再刷掉一些,然后给第二次筛选后的候选人发出邀请并约好时间在学术组织的年会上作第一次面试。这就是向成功迈进的第二步。招聘委员会从这些面试后的申请人中再选出三到五位,邀请他们到学校做最后面试,这叫做on-site interview或campus visit,是申请大学教职的第三步。这最后面试的主要内容要持续一整天,从早餐开始依次与招聘学校所在系的各位教授分别见面,还有学院领导、校长、教务长、人事部主管等见面交流,这中间还要做一次学术讲座,让大家了解你的学术经验、成果和计划。有些学校还要求给学生上一次课,看看候选人的讲课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及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如何,这个要求通常对候选人是外国人或没有教书经验的人极为重要。美国大学分配给招聘系一定的基金,应试人的一切花费及相关费用都由学校报销, 这也是为什么要经过几次精心筛选后才邀请有限名额的候选人到学校面试的原因之一。待所有的面试结束后,招聘委员会会集中大家的意见将候选人排队,系领导会亲自打电话给第一名的候选人通知录用情况,罗列工资标准、福利待遇、探寻和商讨对方的意见以期达成协议。书面的录用通知会根据讨论结果由校领导寄出,一般要求被录用者在两星期内答复,因为第一名被录用者拒绝的话,还要与第二名联系,以此类推。当然很有可能所有喜欢的申请人都已接受了其它学校的录用,那么或者作第二轮面试,或者就等到下一年。总之,招聘大学教授对用人单位来讲不仅是一个很大的付出,对申请人来讲,身心所要承受的压力和兴奋也很大。当然,对于寻找非终身制的教学位置,如 instructor(相当于国内的讲师,通常没有博士学位,但是全日制的职位),adjunct faculty member(通常是非全职的,有点像国内的兼职教授),part-time faculty member等,就无须经过如此繁琐冗长、紧张激烈的面试过程了。  

第二部曲——加盟成为助理教授(Tenure-track Faculty, Assistant Professor)

在接受了招聘学校的录用通知书后,一般不会马上就报到上班,因为学校的新学年从本年的七月一日到下一年的六月三十日,而且正式教职工都是按九个月的工作量定工资标准,六、七、八月是暑假,所以新人可以等到八月份才报到上任。新毕业的博士在第一次成为美国大学教授时的头衔都是助理教授,而且只是在tenure track上,还没有终身。通常学校给六年到七年时间,有些像试用期,每两年甚至每年都要对助理教授评审。目的是一方面为涨工资提供借鉴,因为很多大学的涨工资量是根据表现决定的(称为merit-based),另一方面起到监督检查的作用。评审内容包括教学、科研和服务三方面的质量评估。教学除了正常教课外,指导学生课题、教学改革活动、申请教学基金等都算。美国课堂教学都有完整的、近乎标准化的学生评估表,每门课每学期都要求学生作出详细评价,这些评估分数就成为衡量一个教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有些学校还要求教授之间互相评审(peer review),这些数据也是衡量的依据。科研主要指的是每年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申请和获得科研基金的总额、在学术会议上演讲次数等。第三方面服务包括为学校范围和为学术领域所作的工作。前者指的是参与系里、学院、乃至学校的基本管理工作,例如参加各种委员会以保证每一层次事务的正常运转。后者包括的内容很多,例如为学术杂志、书籍、会议审稿,在学术会议上主持讨论,担任学术组织的行政工作等。对于助理教授来讲,教学和科研的比例最重,再加上时间的限制,因为在五、六年内如果不够格、拿不到终身的话就得走人,所以担任助理教授期间压力最大、最辛苦。

第三部曲——拿终身并升为副教授(Tenure and Promotion, Associate Professor)

根据学校的规定,一般在担任助理教授第五年末或第六年初时要递交申请终身和晋升副教授的材料。表现极其出色的可以提前申请,表现差的在第四年系里评审时就可能被淘汰、开走了。还有拿终身和晋升副教授通常是同时进行,也可以分两步走,即先申请晋升为副教授,再申请终身,但不能反过来,也就是说是副教授时不一定有终身,但有终身时至少是副教授。申请过程的开始是由系主任先做推荐。根据学校的结构,一般系里、学院和学校各有一个评审委员会,推荐是从低走向高,最后结果是从高传向低。申请人整理和提供在教学、科研和服务三方面从参加工作开始以后的所有历史纪录,除此之外还要提供外校同行(external reviewers) 的推荐信,或是外校同行的名单和联系方式,以便评审委员会调查时用。因为这些同行一般是申请人所熟悉的,评审委员会还可能有所选择地与那些申请人不认识的同行联系,以便得到更准确、客观、全面的评估。正因为这些审查过程牵扯的人多、条款多、材料多,所以整个过程非常长,从递上资料到收到正式通知会持续九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我常笑称申请终身犹如生一个孩子一样,其间所要承受的压力、不安、痛苦、兴奋非常雷同。平常人只看到了在大学工作的好处,却不知个中的苦与酸!     在美国大学拿到终身是金饭碗,大多数学校、特别是私立学校,没有退休年龄限制,所以这意味的不仅是荣誉和肯定,还是一生工作机会的保证。

第四部曲——晋升为正教授(Full Professor)

从副教授晋升为正教授时没有时间限制,极其出色的人在一两年后就可提升为正教授,也有人在拿到终身和副教授后就养尊处优了,一辈子没有再晋升。申请正教授的过程与前面的相似,只不过教学、科研、服务三方面要均衡看待,而且各方面要做到是个带头人和领先的地步。美国大学里常常会在正教授、有时也包括出色的副教授里还有不同的头衔,如endowed professor (通常是用某个捐款人的名字命名),chaired professor, distinguished professor等来表彰和突出那些极其优秀的教授。

版权声明:转载于百度文库: 美国大学的职称


Similar Posts

评论